消费市场的未来运营模式
2018/12/10
2018/12/10
过去数十年间,规模最大的快消品企业和零售企业牢牢占据着行业主导地位,在线性价值链中打造整体规模效益。如今,拥有和销售大型全球品牌的企业不再拥有“免死金牌”。这一趋势为快消业与零售业之间的长期共生关系带来了进一步挑战。制造商开始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创新产品常常由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推出。在许多行业部门中,小型快消企业贡献了逾半数的行业增长。
41%
自2000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中41%的消费行业企业已经破产、被收购或停业。
50%
当前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中预计有半数将在未来十年内被淘汰出局。
49%
五大零售业巨头在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中占有49%的市场份额。
53%
2016年,美国食品与饮料行业53%的增长来自于小公司,而传统企业只占2%。
企业必须转变战略,并对运营方式进行相应调整,否则就可能被市场淘汰。对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行业而言,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提供了三大驱动因素:
未来运营模式以消费者为中心,必须具备以下涉及理念、结构和经济活力的特征。“理念”概述了企业的愿景、目标和工作方式中所需的重大文化变革。“结构”描述了生态系统内的整合措施和旨在促进人才和能力流动的内部平台。“经济活力”将确保实现持久和可再生的业务影响,同时推行可持续发展实践。
27%
传统消费行业企业中27%的流程实现了数字化。
50%
消费行业颠覆者中50%的流程实现了数字化。
要想满足三大核心原则和七大基本特征,企业必须彻底颠覆其组织结构、流程和工作方式。未来,企业将从传统的职能组合转型为端到端整合。这要求各岗位的技能相互融合。跨职能团队并非按角色进行组织,而是通力协作以实现整体成果。
80%
的高管认为企业目标的完成将越发依赖协作式团队而非职能性角色。
随着市场重新关注生活服务和提供全方位的消费者体验,个人岗位也将发生变化。未来的运营模式将需要大批新岗位,进而大幅改变劳动力的构成和结构。持续学习将成为常态,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软”技能和“硬”技能。
各国要优化其长期人力资本潜力,既不能通过“廉价劳动力”,也不能通过吸引一小部分“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来赢得“人才争夺战”,而是要在其经济体中构建深入、多样和灵活的人才库和技能生态系统,从而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高品质、高技能的就业。
–世界经济论坛人力资本报告,2017年
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潜在影响。从现在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强公私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积极变革,实现包容性创新,减轻负面影响。
数字化时代的员工赋能不断加快的技术革新步伐要求所有员工都持续学习。未来的学习模式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数字化包容将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灵活保障可为高技能劳动者提供满足其专业需求的流动性,为最易受市场颠覆影响的低技能劳动者提供保护,还可为雇主提供使用最佳人才的自由。
消费者数据原则消费者数据对技术的应用效果至关重要。它是人工智能和联网设备等技术的主要输入和组成模块。行业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构建和保护消费者信任度,同时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为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